专家称温州制鞋业“空心化”现象言过其实

发布日期:2011-07-27  浏览:

大量企业关门停产,大量企业家成了资本家,大量游资成为横冲直撞的热钱,炒房、炒地、炒绿豆。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温州产业空心化过度金融化的报道和议论铺天盖地。温州商人和温州资本又一次被妖魔化,成为房地产、农产品涨价的罪魁祸首之一。 

 情况果真如此吗?近日,笔者专程针对产业空心化的说法去温州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虽然温州的传统制造业整体上出现了企业数量减少、利润率降低、产值增速放缓的现象,但空心化的说法明显言过其实。

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日本企业纷纷关闭其在日本本土的工厂,大量外迁到东南亚、中国等地,在本土只留下企业总部和部分研发部门,导致日本制造业快速衰退。所谓空心化的概念由此而来。

空心化的几个重要特征:一是就业岗位的快速减少;二是商业地产价格严重下跌;三是投资结构严重失衡。面对温州是否真的产业空心化的争议,我们也必须回到以下事实的探索中来:部分温州企业关闭后,原来的工人去哪里了?原来的厂房干什么了?原来的资金流向哪里了?

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温州企业普遍缺工,以成衣、制鞋企业为例,普遍存在10%——20%的用工缺口,农民工根本不存在大规模的失业问题。而工业用房的租金除了在2009年略有下降外,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依然有5%左右的涨幅。温州的钱来自走四方的温州生意人,以及在本乡本土开工厂的温州企业家,两个群体的钱汇聚在温州,寻找共同的出口,这才使人产生了游资过多的印象。 

对于那个制造业意义上的温州来说,现在正经历升级和转型的痛苦。这其实也是中国制造的转型之痛。温州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一只可以用来解剖和研究的麻雀。  

温州制造业产业升级可以概括为转行转移转型六个字。第一种是转行。很多传统企业这几年都涉及了新产业,搞低压电器的正泰搞起风力发电机、做鞋的奥康搞起生物制药。大量传统产业的企业在继续稳健发展原产业的同时,涉足国家鼓励的新能源、高科技领域。第二种是转移,安徽、江西、湖南等中部劳动力富余的省份,依靠各种优厚条件吸引温州企业家前来投资。以安徽宿州为例,号称要打造中部鞋都,已经吸引了康奈、百丽、东艺等企业落户,目前正在做奥康的工作。第三种是转型,一些服装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联合起来、面向国内市场,打造品牌,把产业链做长,从产业的低端向产业高端延伸。在奥康公司我们看到了一种从国外进口的全新设备,当你从地上铺设的垫子上通过,设备就自动记录你脚的着力点和行走习惯,为你量足定做合脚的鞋子。运行稳定以后,他们准备推向全国市场,这将大大提升产品的利润率和竞争力。

无论是转行、转移和转型,其共同特点是,原来在本地的企业传统业务仍然在稳健经营,形成了经济转型期的新温州模式。这种方式看似保守,却透着温州人的精明。  

温州土地资源匮乏,人才短缺,仅靠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为继。现在说温州空心化言过其实,但未来空心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摆在温州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像香港一样靠加工业起家,然后全部放弃转为金融服务城市,另一条是向意大利学习,把轻纺工业发展成时尚行业,保持成衣、鞋革、配饰等制造业的规模,但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前一条路因为区位特点和人才等原因,温州很难走通,而后一条路更有可能。

TEL:0577-88905117 E-mail:zjy@zhejian.com
温州市质量技术检测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324号 浙ICP备11039368号